来源_茂勤财务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6日
公司购买工艺品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寿险个人代理人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很多会计,对于科目,胡乱入账,只要表面不影响损益即可,殊不知这样不仅多缴税,还会有风险,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缘由!职工福利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政策已明确规定,补助、餐补、交通费、通讯费、过节费都直接入应付职工工资中,而不是进入职工福利!其实日常工作中,小安发现,很多人把本可以不作为福利费核算的费用也计入福利费,这个一方面并不符合会计核算要求,更重要的一方面呢,我们知道职工福利费其实用它在税收上并不划算。理由:企业所得税上,它存在14%税前扣除的限额,不仅如此,福利费列支在增值税还有不得抵扣的相关规定,更危险的是,其可能还存在有个人所得税的认定问题。①办公用桶装水计入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非给职工的劳动补偿,而是工作必须,计入“管理费用”多涉税的理由:如果计入福利费,首先,占用了福利费的14%扣除限额,其次,在增值税抵扣方面,会计计入福利费,正常抵扣进项税,从记账形式上很难自圆其说,容易让人误解,毕竟增值税有规定,用于集体福利不得抵扣。②公司购买茶叶、零食不同的使用情况,对所入的科目也是不一样的!毕竟会计强调实质重于形式!a、放在茶水间供员工饮用了。此时属于集体福利,购入茶叶计入职工福利费即可。对应的进项税不能抵扣,所以无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取得专票那么做不抵扣勾选处理就行了。b、如果放在办公室、会议室消耗。自己人消耗了,计入办公费(财务、管理人员使用入管理费—办公费,销售人员使用,计入销售费用—办公费)即可,取得专票可以抵扣进项税。而a情况是放到茶水间,无法清楚核算哪个部门使用,只要是公司职工,都可以使用,就放入职工福利费。c、用于接待客户消耗了。直接列支为业务招待费,由于所有权没有转移,也无须视同销售,这个就属于交际应酬费用,所以进项税也是不可以抵扣的。税务在检查合理性时候一般看办公用茶都会看是否是名贵茶叶,金额是否合理,用量是否合理,如果出现金额巨大,用量不合理,那就需要考虑是否是假借办公用茶方式虚列成本或者变相发放福利了。d、过节或者公司搞活动时候发给职工。计入职工福利费,此情形下由于职工个人取得实物福利就并非不可量化的所得了。理论上应该并入工资薪金缴纳个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发放给个人的福利,不属于文件中规定免税范围的,不论是现金还是实物,均应缴纳个人所得税。e、外部赠送消耗这个主要就是指用于直接赠送客户茶叶礼盒,一般来说应做视同销售,如果视同销售,购买茶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认证抵扣。借:业务招待费-礼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同时借:业务招待费-礼品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赠送对象是公司,无须代扣代缴个税;如果赠送对象是自然人,应该涉及代扣代缴个税。劳务成本劳务成本是指企业提供劳务作业而发生的成本!常用于建筑业,服务业,一般工期较长的服务类公司才会用到这个科目,例如:盖房子,没完工之前,房子都属于建筑企业的资产,如果甲方不能及时付工程款,达到一定程度,建筑企业是可以将半成品售卖。(不考虑法律法规等其他的因素,仅仅是表明劳务成本是资产这件事儿)劳务成本是资产类科目,可有的会计直接将其当作损益类科目处理了!不仅违背了会计权责发生制准则,也无形增加了资产,对企业来说不利!理由:损益类科目当期可扣除,可如果将劳务成本资产类科目误当做损益类科目,会导致当期盈利过高,缴纳企业所得税,长期积累,不作调整,增加企业税负率!1、工人工资计入劳务成本安佳劳务公给甲建筑公司提供劳务服务,为清楚核算各个工种的成本,使用了劳务成本。①计提工资时(工人已开工,但甲方还没验收、还没支付进度款的时候):借:劳务成本—人工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②发放时(安佳劳务公司给工人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③结转成本时(甲方验收后合格):借:主营业务成本—人工成本 贷:劳务成本—人工成本为什么需要结转?结转前,劳务成本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在产品发票”中列报,还属于安佳劳务公司的资产,不会影响到营业利润,结转成本以后,才会计入费用,影响营业利润!说大白话:果农把水果卖给批发商,摘苹果、桃子、梨子的时候要雇佣工人(计提),一般情况下工资是日结(发放),没出售之前,水果和工人的劳动成果都是果农的,当批发商开始验收,收下果子付货款,所有的支出(人工、水、农药、包装等)汇总到成本(结转),计算盈利情况!2、工人工资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广告公司不仅做广告设计还涉及广告牌制作和安装:广告设计的人员工资,可以入劳务成本,在对方验收确定后,进行结转广告牌安装的人员工资可以直接入主营业务成本。不同的业务类型,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不管业务类型,按某种固定的方式处理,不仅无形中增加税负,还会有涉税风险。更多推荐: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